字面意思上,科普游戏是游戏和科普相融合的产物。在国内,科普游戏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各方关注度的提升和相关的尝试探索,它逐渐驶上发展快车道。
科普游戏背后的科普功能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元首先为论坛发表致辞。王亚元指出,近年来上海数字游戏产业集聚效应、溢出效应明显,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游戏和传播科技知识的功能性游戏数量较多,让人们看到了游戏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潜力。随着5G、人工智能、AR/VR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诞生,在游戏这片蓝海中也看到促进场馆与数字深度融合,催生产业新业态的可能。
王亚元还提到,科普产业是一个多业态交叉的高度集成的产业,游戏很好地体现了文化 科技的特性。将游戏与科普结合,对科普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还希望科普产业借助“游戏 ”不断升级发展,加强与科普等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游戏应用的边界,充分发挥游戏的积极价值,不断提高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水平。
科普游戏更多强调游戏的教育功能。以线上为例,《纪念碑谷》通过有趣的空间错位感交织出了迷宫世界,将各种几何的形态,和建筑学的知识能够结合在一起,将数学和艺术有机的结合。
再比如《我的世界》通过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机构展开了防疫科普的合作,先后推出了“共同战疫”的一套玩法、地图、资源,将防疫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推向了青少年群体。
关于科普游戏,游戏厂商近年来已有相当丰富的尝试。
波克城市游戏制作人龚丽娟谈到,年初波克城市和上海科技馆联合上线了一款《拼图寻鸟之旅》。游戏包含了21个国家的不同鸟类摄影作品,融合了摄影、绘画、音乐、文本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对认识丰富的鸟类资源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此外,游戏还设有答题闯关环节,以提升可玩性。
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兼发言人、完美世界教育董事长王雨蕴在分享中提到,公司曾与中航传媒合作定制了一个主题敏捷类小游戏叫《云伴旅程》,用游戏化方法科普安全须知、体验国航机舱特色服务。也支持机上WiFi的游玩,让机上的乘客更好地了解空姐、机长的工作职能以及安全知识。最近,他们也在探讨一个《长三角物语》的游戏,一个以河姆渡文化为背景的生产建设类游戏,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向大众普及河姆渡时期的文化。
腾讯游戏追梦计划游戏产品研发负责人蔺凤杨表示,过去两年多左右,腾讯发布了大概20款游戏,和10个以上顶级合作伙伴进行了合作,包括中宣部、中科协等等,以及目前这些游戏所有的发行渠道累计下来大概覆盖了3000万以上的活跃用户。拿去年发布的《普通话小镇》为例,公司找到最重要的“三区三州”地区的人民,也和语文出版社进行合作,尝试通过游戏化的形式,把普通话教育这件事情能够推广到更多的大众面前。
在活动现场,《科普游戏产业发展宣言》一同发布,上海科技馆讲解员陈杨霖上台宣读。《科普游戏产业发展宣言》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达成了认同科普游戏的科普和教育目标、平衡科普游戏的科学性及娱乐性、构建博物馆全场景、可互动、深度学的体验空间的共识;其次,将开展科普游戏的系统性研究、突出科普和科学教育核心功能、构建多元融合的科普游戏研发体系、培养高层次的开发者、推动科普游戏规范化发展;最后,该宣言承诺坚持公益性导向、确保传播的科学性、重视知识产权、把握伦理安全线。
从左至右依次为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波克城市CEO徐仁彬
一天的时间内,近四五十位专家学者和游戏从业者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围绕科普游戏的未来,一些从业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波克城市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发言人表示,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科普,都是为了让社会更有效率。从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人们应该有多种渠道接收信息。
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张光斌则希望科普游戏能够发展成“三高游戏”,即含科量高、含质量高、含创量高。他也希望游戏思维能在未来的科普场馆中得到广泛体现。进入科普场馆就像进入游戏空间。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分析,包括科普游戏在内的科普产业,其核心是科学,灵魂是文化,生命是创新。他建议,高校、企业和场馆等各方共建开放立体的科普游戏平台,各方共同打造一条既有标准体系又包容各自特色的科普游戏全产业链,通过举办科普游戏大赛推动人才培育、产品涌现,促进科学文化交流和传播。
转载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IOS下载
安卓下载
小程序